我校获批5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总数并列全国第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批5个项目,获批总数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并列全国第一。该5个项目均来自于我校“双一流”学科——生物医药学科群。
暨南大学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名单
序号 | 分类 | 实验教学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1 | 药学类 | 重组SOD2蛋白中试规模制备的 虚拟实验教学项目 | 周光雄 |
2 | 生物科学类 | 滨海动物野外实习虚拟仿真 | 黄柏炎 |
3 | 临床医学类 | 骨科创伤急诊一体化诊治仿真 学习操作项目 | 查振刚 |
4 | 儿童心肺复苏与新生儿复苏 临床技能虚拟仿真训练 | 杨方 | |
5 | 中医类 | 中医诊断标准化病人 虚拟仿真实验 | 孙立 |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其建设成效是衡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018年共有来自全国186所高校的296个项目入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涉及23个学科领域。本次认定工作是继2018年6月教育部公布首批105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后,教育部再次认定这一重量级教学项目。
2018年9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了“建设1000项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建设目标。
截至目前,暨南大学共培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 个,累计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 个。
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徐石海处长介绍,针对暨南大学生源特点和人才分类培养需求,我校从侨生“动手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出发,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群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质资源,加快机制创新,引导教师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推动教学应用,为学生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条件,形成了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氛围。本次5项生物医药学科群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意味着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本科教学水平又上新台阶。
获评项目简介
1.重组SOD2蛋白中试规模制备的虚拟实验教学项目
该实验基于学生在虚拟3D中试生产车间进行实验操作,掌握“重组SOD2蛋白的诱导表达,中试规模发酵”的技术要点。是药学院再次获批的又一项国家级项目。
2.滨海动物野外实习虚拟仿真项目
该项目弥补了实验教学受地理、天气、经济等因素限制的不足,应用VR、3D等技术,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学习不同的滨海生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掌握滨海动物的分类特征及生物群落特征。
3.骨科创伤急诊一体化诊治仿真学习操作项目
包括骨科创伤急诊清创、消毒、铺巾和肌腱缝合等多项虚拟操作,避免了实体实验可重复性差、真实度低、成本高等弊端,为校内外临床医学专业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学习外科基本操作提供了平台。
4.儿童心肺复苏与新生儿复苏临床技能虚拟仿真训练项目
虚拟了院内外心肺复苏的实际场景,涵盖虚拟仿真操作训练、考核、知识点反馈学习等多个功能模块。同骨科项目共同入选临床医学类项目,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成果的历史性突破。
5.中医诊断标准化病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学生在网页端或移动端对虚拟病人运用四诊方法收集病情资料,做出诊断和治疗,从而达到锻炼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学生带VR设备操作虚拟仿真实验1)
(学生带VR设备操作虚拟仿真实验2)
(学生在电脑上操作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界面)